学院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旅游学院概况



泰山学院旅游学院前身是泰安师范专科学校(泰安师专)在1988年成立的地理系,1993年,新设旅游经济专业,并更名为地理旅游系,2003年更名为旅游与资源环境学系,2008年更名为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2012年3月定名为旅游学院。

三十年多来,秉承国家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利用自身的学科专业特点和地处泰山的区域优势,积极发挥“仰泰山 行天下”校园精神,以“览山川之胜景,求人生之真知”之胸襟,团结进取,锐意改革,不断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特色日趋鲜明,办学水平和服务地方的能力显著提升,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逐年提升。教职工67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4人,教师中博士、在读博士34人,另有特聘教授2人,本专科学生1615人。

现有旅游管理、地理科学2个本科专业,另有电子商务(数字文旅方向)待转入改造建设,旅游管理1个专科专业。旅游管理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19年)、省特色专业(2009年)、省“十三五”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培育专业(2018年)、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2年)、校首批中外合作办学专业(2014年)、市旅游人才培养基地,地理科学为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19年)。2023年,我院为主体的泰山智慧文旅产业学院入选省级现代产业学院作为核心单位入选省“111计划”服务山东省十强产业的精品旅游板块。在社会网络评价中,校友会2022-2025年中国应用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排名保持并列全国第一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2024年地理科学被列为B类,全国总排名83位。

学院先后与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生,累计招生30人。建有泰山南侧自然带垂直分异虚拟仿真实验彭淑贞2019年、《泰山生态环境野外实习赵维军2019年、《旅游资源概论赵维军2019年、《课堂教学技能与艺术》徐2021年、《世界遗产泰山古文化轴时空之旅和地学形成机制探索虚拟仿真实验》丁2021年、《会展概论》王 夏2023年等省级一流课程、精品课程、双语课程9门,省联盟平台上线课程16门。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4项。

秉承“特色发展 服务地方”的学科专业发展思路,立足泰山及周边区域、关注黄河中下游区域,聚焦黄土的地层年代特点与全球环境变化、古文明演化的关键科学问题及泰山研究与旅游发展等,响应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遗产地旅游开发与管理、乡村旅游与业态创新、智慧文旅与数字化管理、生态旅游与环境演化等领域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特色。2024年10月我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增列为需进一步加强建设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通过审核,旅游学院将以此为契机建设山东省一流的地理、旅游学科。

目前,学院建有省级教学科研平台多个,中国旅游研究院山岳旅游研究基地;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实验室:旅游与资源环境实验室;省高校文科B类实验室:遗产地智慧文旅创新实验室;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山岳旅游大数据赋能智慧平台工程研究中心;省高校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黄河中下游遗产地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文化厅“十三五”重点学科:泰山文化旅游学。2011年被泰安市委组织部确定的“泰安市旅游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是泰安全市唯一的“泰安市旅游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泰山旅游培训中心”是山东省高校中首家山东省旅游行业岗位培训定点单位;“泰山学院旅游规划中心”被原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乙级资质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完成上海、西藏、新疆和山东等省市旅游发展规划项目40余项。

    旅游学院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进党建工作“一融双高”,精心打造“红色经纬”“红色文旅”等党建工作品牌,以扎实的党建工作筑牢学院发展基石,学院党委先后获评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高校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学院团委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增进团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贡献度贯穿全过程,连续多年获得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百余名学生在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专业竞赛等活动中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为助力院校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